《聽師一席話》追求值得擁有的 / 陳志輝(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副教授)

香港學生在數學與科學方面的表現不俗。但經常被批評為硬背知識而不善高層次思考,精於考試而不求甚解,努力學習卻沒有學懂如何學習。這種現象不能單歸咎於學生,教育制度強調考試、背誦是主因。不少香港學生中學畢業後到美加升學。大學第一年在數理科往往名列前矛,因為美加四年制大學第一年的課程大約相等於香港的預科課程,但升上二年級後優勢便逐漸減少。不過,他們往往對考試較有把握,且比較外國同學懂得溫習過去之試題,以及能準確預測考題;但對於較著重實驗、開放式的專題研究則較弱,畢業時就會被一些根底好、思想較靈活的同學超越了。

近來香港的大學亦對這個問題進行許多探討。有人認為傳統的大學課程就好像電腦的硬體,是必需的但不足夠。還需要加上廣闊的視野、批判及創意思考、責任感、文化欣賞、語文能力、不斷學習的態度、領導才能等等軟體,才能稱得上是全人教育。

香港學生這種特質也反映出香港社會的偏側。香港人很著重並且很努力去追求學識、專業資格、工作經驗等等事業上的必需品。香港人出名的拼搏、靈活、刻苦耐勞(起碼上一代及這一代被認為是如此)。目標是有一層樓(其實可能大半是屬於地產商或銀行的)、舒適的生活、子女能入讀國際學校(或直資名校)、經常能去美加、歐洲(或至少東南亞及內地)旅行。

忙亂的生活當中,可能已騰不出時間去欣賞音樂、藝術、文化。連與子女、父母坐下悠閒地吃一頓飯(而不是匆匆忙忙放下飯碗各自重投電腦、報紙、工作、電話當中),好好交談的時間都沒有,更遑論靜下來思考人生的方向等大題目了。

可是,人生若不是有一些長遠的目標,維持生活所需要的精力又如何長久支持呢?個人、家庭、事業、友情、社會、國家各方面的興趣和責任又如何去平衡和作出取捨呢?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,所得的又是什麼呢?聖經問我們:人若賺得全世界,卻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甚麼好處呢?人還能用甚麼換回自己的生命呢?我們在追求自己生命中的理想之時,是否先要想想到底怎樣才是理想的生命?否則有一天當我們付出一生去追求的東西到手時,才發覺原來並非真正值得擁有的,那時回頭可能已是太遲了。

HKCCC

本帳戶由學園傳道會管理,發佈各種佈道資源及實用資訊。

Leave a Repl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