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aff Reply

  • 2016-02-24 at 1:50 AM
    Permalink

    如果未信者說︰「我覺得現在的生活很滿足, 雖然不是一無所缺, 但能夠知足常樂。」耶穌說有病的人才需要醫生,如果未信者覺得自己沒有病,很而且確很難分享他需要耶穌的幫助。但我們最少有三種回應方向︰
    1. 消除煙幕︰我們必須要有一個確信,我們是生活在一個有罪的世界,未信者表面告訴我們他生活很滿足,能知足常樂,但實際上,無論是誰總也會面對許多生活的問題,只不過不告訴你而已,正所謂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」,如果能夠找到對方所面對的罪 或 問題 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分享福音。至於尋找方法比較不容易,需要對方的坦誠和我們對罪的敏感,更要對福音有整全的認識。
    2. 好到更好︰耶穌基督的福音不單幫助我們克服罪惡,也能讓我們生活活得更加好,正如耶穌基督的應許︰「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,並且得的更豐盛!」或者未信者的生命現在如踏三輪單車一樣,但信耶穌的生命卻是踏電動車,是不一樣的豐盛人生。 回答時可以分享一些因信耶穌而得豐盛的見證,例如︰找到人生意義
    3. 強調永生︰無論未信者現在的生活境況如何,總會面對死亡,唯有接受耶穌方可得永生。不過,這個向度對於距離死亡很遠的年青人來說,吸引力極低,不及前面兩個向度。不過,偶然遇著對方親友過身等生死問題,則會收到奇效。

  • 2016-01-25 at 10:34 AM
    Permalink

    我試下在這裡分享我過去傳福音時面對這問題的回應,千萬不要誤會為絕對的答案:
    1. 我會首先向這福音對象表達欣賞,並且讚賞他/她這知足常樂的心其實跟我們的生活觀很相似。然後同他/她一齊看提摩太前書6章6-19節。經文提及在前半部份(6-10節)是保羅提醒受眾知足的道理,當中也提及貪財的人被愁苦刺透。中間部份(11-16節)提及基督徒的生活觀,在世為主作見證,等候主再來。後面部份(17-19節)提及施予及行善的教導。

    2. 我會藉著以上經文與他/她討論信仰:
    a. 你認為何謂貪心?為何他們會有愁苦及陷入滅亡中?
    i. 可引導對方思考私慾的問題;
    ii. 嘗試了解福音對象自身或他/她身邊的人會否也有這苦況?
    b. 經文談及主再來,你認識耶穌嗎?你對祂有什麼認識?
    i. 可進一步了解對象是否聽過福音?若冇,可以與他/她分享《當生命遇上祂》;
    ii. 若有,可問對象為何未能接受耶穌 (可引導回答一個核心問題:你相信世界有一位創造者/上帝嗎?)
    c. 根據經文的教導,我們不只是自己知足就夠,還可以與人分享,你覺得怎樣?會有困難嗎?
    i. 可引導對象明白主耶穌無條件付出的愛,成為了我們的榜樣;
    ii. 讓我們體會自己愛的有限,需要主耶穌加給我們與人分享及愛的動力

    補充:請留意福音對象的反應,不需要與對象查考以上所有的問題才算完滿。與對象談論的過程中,我們需要內心為對象禱告,過程中敏銳聖靈的提醒,分辨對象真正的需要,教我們真誠地聆聽及引導對方明白神創世及救贖的心腸,不用勉強對方。

Leave a Reply